400-1801-670

向下滑动

脱硝催化剂运行两到三年需要进行哪些检测?
2025-09-24|康菲尔官网|52次浏览
回到首页
蜂窝式脱硝催化剂在运行两到三年后,需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的检测手段来全面评估其性能衰减程度,从而科学判断是否需要更换。以下是基于现行国家标准(如GB/T 31587-2015)和行业规范(如DL/T 1286-2013)总结出的关键检测项目与判读标准

一、活性与效率检测

1.脱硝效率测试

通过实验室模拟或现场测试,在设定相同的烟气成分、温度、流速等条件下,测量氮氧化物的转化率。若转化率较新催化剂时期下降30%以上,表明催化剂活性严重衰退,需考虑更换。

2.氨逃逸率检测

测量出口烟气中未反应的NH₃体积分数,确保其在5 ppm以下。若氨逃逸率过高,不仅会造成二次污染,还可能腐蚀下游设备,需评估催化剂性能及系统运行状况。

3.SO₂/SO₃转化率测试

检测催化剂对SO₂的氧化能力,通常要求转化率<1%。过高会导致空预器堵灰及设备腐蚀,影响系统稳定运行。

核心检测项目如表:

二、物理状态评估

1.外观检查

肉眼观察催化剂模块表面是否有积灰、结垢、裂缝、剥落等现象。若颜色灰暗无光,或用手触摸感觉异常松软、粗糙,均表明催化剂已老化或受损。

2.压差监测

通过安装在反应器进出口的压力传感器,实时监测压力降变化。若压力降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突然持续上升,且超出设计允许值的20%以上,很可能是催化剂出现了严重的堵塞或磨损问题,需考虑更换。

3.比表面积与孔隙率测试

采用专业的气体吸附法等技术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。若比表面积减小,可能是因为催化剂磨损或堆积了其他物质,导致活性下降。

三、化学成分分析

1.活性成分检测

检测催化剂中活性组分(如V₂O₅、WO₃)的含量,评估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。活性成分不足会导致脱硝效率低下,需及时补充或更换催化剂。

2.中毒元素检测

检测催化剂中可能的中毒元素(如As、Pb、Hg、碱金属、碱土金属等)的含量。这些元素会与催化剂的活性位发生反应,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。若中毒元素含量过高,需评估催化剂的再生潜力或考虑更换。

四、机械性能测试

1.抗压强度测试

通过抗压强度试验机测试催化剂的轴向与横向压力承受能力。足够的机械强度可以防止催化剂在气流冲刷、震动等情况下发生破碎、磨损,维持其结构完整性。

2.耐磨强度测试

通过模拟烟气冲刷测试,评估催化剂的抗磨损性能。磨损率过高会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,需考虑更换或采取防护措施。

 


五、取样与检测周期建议

1.取样方法:每年机组检修时,按反应器不同高度和位置抽取至少3个测试块(避免同一位置重复取样)

2.检测频率每年一次常规检测,高尘或高硫工况需缩短至每半年

3.检测机构:需具备CMA或CNAS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。


六、更换决策逻辑图


七、注意事项

勿单一依赖效率指标:需结合物理损伤(如裂纹、堵塞)和化学中毒综合判断。

再生可能性:若仅因积灰或轻微中毒导致效率下降,可尝试水洗再生酸洗再生(需评估再生成本)。

备件准备:建议提前6个月启动催化剂采购流程,避免检测后无备件可换。

如需进一步实验室检测方案或标准文件细节,可提供具体工况参数(烟气成分、运行温度等)以便定制化建议。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在线咨询
电话咨询
400-1801-670
微信咨询
首页 服务领域 技术中心 联系我们